PC/ABS电镀产品因其美观的金属外观而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和IT行业。材料设计和电镀工艺通常被认为是影响PC/ABS电镀性能的主要因素,但很少有人关注注塑工艺对电镀性能的影响。
1.注塑温度
在材料不会开裂的情况下,较高的注射温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电镀性能。在较低的注射温度下,PC/ABS材料流动性差,注射制品内应力大。应力在粗化过程中释放,导致产品表面刻蚀不均匀,导致电镀产品外观和电镀结合力差。
较高的注射温度可以降低产品的残余内应力,从而提高材料的电镀性能。相关研究表明,与注射温度为230的产品相比,当提高到260-270时,涂层的附着力提高了50%左右,表面外观缺陷率也大大降低。但是,注射温度不能太高。如果超过材料的开裂温度,会导致表面外观不良,进而影响ABS电镀性能。
2.注射成型速度和压力
较低的注射压力和适当的注射速度有利于改善PC/ABS电镀性能。注射压力过大会导致内部分子受到过度挤压,导致内应力较高,从而粗化不均匀,结合力差;
适当提高注射速度,可以增加浇口位置的剪切力,这将使流体温度的升高,提高整个材料的流动性,有利于填充,降低内应力;但是剪切太多会导致材料开裂,产生气痕、脱皮、毛刺。
3.保压和保压切换点
保压压力过大,保压压力切换位置较晚,容易导致过充,浇口位置应力集中,产品内部残余应力较高。因此,需要根据实际填充状态来设置保持压力和保持切换点。
4.模具温度
高的模具温度有利于提高材料ABS电镀。模具温度低的情况下,材料的流动性差。在高模温状态下,材料流动性好,有利于填充,分子链处于自然卷曲状态,内应力小,ABS电镀性能大大提高。
5.螺杆速度
较低的螺杆转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ABS电镀,螺杆转速的设定是为了控制塑料的计量时间,即塑料进入料管,被螺杆捏合,输送到喷嘴的时间。也影响塑化的均匀性。过快会加剧物料剪切,使熔体温度急剧升高。而且越快,塑料的混合效果差,熔体温度的差异会增大,导致填充流动和冷却的差异,这也是产品内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一般来说,在保证物料熔化的前提下,螺杆转速的设定应使计量时间略短于冷却时间。